2020海博会聚焦船舶与海工装备业:船东对新技术仍持谨慎态度

时间:2020-11-06 11:32:55

       后疫情时代,船舶与海工装备业如何应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趋势?
       10月16日,在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上,就科技重塑船舶与海工装备业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技术和政策等角度,着重探讨了新技术对船舶与海工装备业带来的变革及如何使用技术赋能产业等问题。
 
新兴技术应用是大势所趋
 
       21世纪以来,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机器人、新材料、传感器等前沿技术应用也不断出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等外部压力正在驱使传统造船业等在内的海工装备企业加快采用前沿技术的步伐。
       ABB船舶与港口中国区总经理欧德纳表示,为减少船舶造成的空气污染,国际海事组织(IMO)及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日益严格的船舶排放标准。新的政策规定短时间内难以达成,这不仅要依靠规则监管,也需行业相关方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减排目标。利用新兴技术对船舶系统进行优化,不仅是适应严格新规的应对措施,也是商业利益驱动的结果。
       他还表示,数字化、自动化及万物互联是未来5-6年海洋领域的发展趋势。新兴技术在产业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大幅度提高产能、安全性、作业效率及低碳化水平。
       新加坡船舶管理公司Synergy Marine Group创始人拉杰什·乌尼也表示,船公司很乐于拥抱新技术,并期望通过部署新技术,提升船队运营效率,更好地保障船舶及船员的安全。
 
技术应用需创造价值
 
       然而技术创新往往伴随巨大的投入和风险,如何让船东拥抱新技术、应用新产品,仍是船舶及海工装备企业技术创新时的主要难题。
       海兰信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李常伟在会上对中国船舶行业目前应用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中国目前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神经识别、激光感知等新技术上发展迅速,并不次于欧洲日韩等国,然而在智能功能的实际定位上仍存在偏差。他建议,将新科技应用于船舶工业时,我们应回归到对客户的需求的考虑。只有新技术为船公司创造价值,使其经营活动获得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安全可靠等益处,船公司才能持续应用新技术。
       拉杰什也提出,船公司在应用新技术时着重关注其所带来的回报。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新技术采用阶段,对于新技术创造价值的方式仍未明晰。对此,拉杰什建议,企业需持续关注客户需求,通过将新技术与船舶系统深度融合,促使客户日常运营效果最优化。
 
如何应对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
 
       佐敦集团东北亚区域海事总监乔安澜提出,佐敦的理念是要比竞争对手更有前瞻性。作为海洋和船舶涂料的引领公司,佐敦是该领域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先驱者。他们看到了疫情期间船舶被限制靠泊等问题,提出利用机器人、成像及传感等新兴技术,对船体进行状态监测及主动清洁,降低燃料成本,优化船队的灵活性。
       他还提出,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佐敦需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合作,获取更高的生产效率及最大化利益。
       上海振华集团副总裁陈斌提出,创新是企业持续占据市场地位的主要动力。他结合振华集团二十多年的发展经验,提出企业创新八大举措,即无中生有、耐住寂寞、聆听用户声音、建立高端朋友圈、保持行业大视野、掌握技术前沿、创建内部创新机制及正向的企业文化。
       欧德纳指出,由于船舶建设周期长,传统船舶投资可能2、3年内难以看到投资回报。企业需做好规划,主动适应新技术新能源新市场,积极关注用户需求,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用科技赋能船舶与海工装备业。
 
文:易达

推荐阅读